宋声泉

1985年出生,黑龙江虎林人 副教授,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青年学者 办公室:人文楼222 办公电话:62514013 邮箱:mqqssq@163.com

教育背景

12003年至2007年 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金沙娱场城app7979,获文学学士学位

22007年至2013年 硕博连读于南开大学金沙娱场城app7979,获文学博士学位

工作经历

(1)2013年至2015年 武汉大学博士后

(2)2015年至2019年 北京邮电大学讲师、副教授

(3)2011年至2012年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客员研究员

(4)2018年至2019年 东京大学地域文化研究科访问研究员

(5)2019年8月起 金沙娱场城app7979(中国)有限公司-百度百科副教授

研究方向

(1)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研究

(2)周氏兄弟研究

(3)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

(4)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

教授课程

(1)中国现代文学史

(2)中国现代小说史

(3)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

(4)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

重要获奖

(1)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四届王瑶学术奖(2016)

(2)天津市“优秀博士论文”(2015)

(3)中国人民大学标兵班主任(2020

(4)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优秀指导教师(2021

(5)中国人民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(2021

(6)中国人民大学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(2023

(7)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(2021

科研项目

(1)创建期中国共产党的报刊与新文学运动(1919-1923),中国人民大学面上项目(2020)

(2)汉语欧化与“五四”新体白话文学的生成研究,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(2018)

(3)《中国女性文学大系》(先秦至今)及女性文学史研究(子课题:《中国女性文学大系•史料卷》编选及研究)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(2017)

(4)鲁迅文言翻译研究,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(2017)

代表性论文

(1) 《鲁迅“中国根柢全在道教”语境考——兼论五四思想史中的道教批判》,载《文学评论》2023年第2期。

(2) 《当代中国文学学术话语史的“第一手资料”——论“周扬黑话集”的文献价值》,载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22年第4期。

(3) 《唐弢主编〈中国现代文学史〉前史发覆》,载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22年第1期。

(4) 《鲁迅〈仙台书简〉重释》,载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21年第2期。

(5) 《近二十年“学者鲁迅”构建的既有与尚无》,载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2021年第2期。

(6)《鲁迅1902年致周作人残简说略》,载《绍兴鲁迅研究》2020年刊;

(7)《在“男女”与“时代”之间——重论<金锁记>》,载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2020年第4期;

(8)《“有我之境”的精神突围与个体负荷》,载《探索与争鸣》2020年第3期;

(9)《江南水师学堂与“原周作人”的肇基——以四本字典的考订为中心》,载《鲁迅研究月刊》,载2019年第9期;

(10)周作人留日前的三篇英譯漢小說與日本之淵源續考,载早稻田大學「文化論集」第55号「周作人国際学術シンポジウム」特集号;2019年;

(11)《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的交织——波多野乾一对新文化运动另类的实时观察》,载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2019年第3期;

(12)《文言翻译与“五四”新体白话的生成》,载《文学评论》2019年第2期;

(13)《<科学史教篇>蓝本考略》,载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9年第1期;

(14)《鲁迅<汉文学史纲要>命名新解》,载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8年第3期;

(15)《周作人译作<侠女奴>的性别分析》,载《南开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7年第6期;

(16)《<域外小说集>生成前史之再考察》,载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7年第5期;

(17)《鲁迅早期翻译活动与其新体白话文经验的生成》,载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7年第1期;

(18)《晚清学堂教育与文章变革——以周作人为中心》,载《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》2017年第1期;

(19)《<侠女奴>与周作人新体白话经验的生成》,载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6年第5期;《对历史话语的性别反思》,载《中国图书评论》2016年第5期;

(20) 《对历史话语的性别反思》,载《中国图书评论》2016年第5期。

(21)《近代中国小说兴起新论》(合著)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15年第2期;

(22)《被神话化的<新青年>双簧戏事件》,载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5年第1期。

主要专著

(1)《民初作为方法——文学革命新论》,南开大学出版社(2015)